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會,政協委員劉德明為加強產教融合建言獻策
7月1日,山東省政協圍繞“加強產教融合,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”召開月度協商會,省政協主席葛慧君主持并講話。副省長凌文到會講話。省政協副主席王書堅作主題發言。省政協委員、明德物業管理集團董事長劉德明受邀參會并作發言。
(大會現場)
提高“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”的深度和廣度
劉德明表示,《職業教育法》的修訂實施,為企業發揮辦學主體作用提供了更好保障。但是在實踐中,“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”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:一是專業設置定位不清,應用型專業少;二是經費投入不足,專業建設落后;三是教師資歷淺,師資隊伍建設不足;四是產業學院缺少稅收和政策支持。為此他建議:
服務業對山東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%,企業對于服務類專業畢業生具有大量用工需求,但我省職業院校服務類專業偏少。以物業管理為例,目前,我省物業管理面積居全國第四,企業數量1萬多家、居全國第一,從業人員數量65萬,具有較大的用工需求,但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少之又少。建議職業院校根據市場需求,增設物業管理及相關產業鏈的托育、護理、康養、家政等方面專業。
政府不僅要在資金、政策上支持職業院校,還要在資源配置上加大支持力度,要對各層次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和專業設置進行有效整合,建立面向各職業院校的實訓中心和實訓基地,做到資源共享,通過協調和整合資源,優化專業結構,提高辦學水平。
加強校企雙向交流。一方面選派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,采取流動站頂崗、參與研發項目、兼職任職等方式,開展產學研訓一體化崗位實踐;另一方面支持職業院校設立一批產業導師特聘崗,采取兼職任教、合作研究、參與項目等方式,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、高技能人才、管理人員、能工巧匠等到學校工作。
“因地制宜”出臺實施細則,建立校企合作補助機制,加大企業參與現代產業學院辦學的政策支持力度,讓企業真正有意愿參與職業教育,使企業成為職業教育的投資主體。
